2025年7月21日,为深化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传承三线建设精神,推进红色校史育人,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上海电机学院校友会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师生社会实践团举行三线建设校友代表座谈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范冬姣主持此次座谈会,校友会办公室谢燕,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上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李彬彬、张旭、孙军辉、路征远,以及机械学院车辆卓越2411班姚裕、商学院工业2411班唐薇薇等同学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邀请了四位三线建设老校友:工电6244班高仲清,毕业分配至陕西宝鸡秦川机床厂;仪电6409班董全来,毕业分配至贵阳电工总厂下属的永恒精密电表厂;仪表6511班曹伟,毕业分配至第二汽车制造厂车桥厂;电机6551班周聚明,毕业后分配至第二汽车制造厂设备修造厂。四位老校友向师生深情讲述了当年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三线建设的光辉岁月,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才华,在一道道山沟中创造出大国重器,充分展现了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此次座谈有助于师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三线建设历史,深刻认识三线建设的成就不仅是共和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谢燕老师深有感触地表示,校友寻访工作承载着特殊的价值与意义,要将三线精神传承与延续下去,校友会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用心用情为校友寻访搭建高效畅通的联络桥梁,助力寻访工作顺利推进,让这份跨越时光的情谊与精神在交流中不断延续。范冬姣指出,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号召师生传承“三线”精神,从“国之重器”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三线建设的历史也是红色校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红色校史讲好“大思政课”。三线建设访谈也是上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的重要工作,今后要持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将寻访三线历史记忆打造为学校“大思政课”实践的特色品牌。(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