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2025年第一次联席会议圆满召开

发布者:潘帅豪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10

4月1日,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2025年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市教委和临港管委会联合指导,旨在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临港管委会发改处处长吴群峰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孙勇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晓军主持。



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主任、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在致辞中感谢市教委、临港管委会长期以来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协作办”)的关心与指导,强调协作办自成立以来紧扣国家战略与临港产业布局,系统推进产教协同工作。通过建立高校服务临港就业育人联盟搭建了长效合作平台,研制了产教融合型高校建设标准构建科学评价体系。龚思怡指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核心在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建议成员单位立足学科优势拓展合作维度,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协作办将持续深化人才供需对接优化产教资源配置,聚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产教协同发展范式,为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协作办张跃辉就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2025年工作计划》作专题汇报,系统部署了年度九大重点任务。工作计划聚焦五大实施路径“明确组织架构,理顺工作机制 ;围绕重点产业,梳理产教资源;强化校际合作,推进平台建设;发挥党建育人功能,推进全面社会服务;扩容提质,做好‘高校服务临港就业育人联盟工作。多措并举强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上咨集团咨询服务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刘旭英专题解读了《临港新片区支持产教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意见》(2.0版),从聚焦重点领域打造重大平台载体、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区域产教融合生态营造”三大维度,系统阐释政策10项举措的实施路径。强调后续将衔接新片区产教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政策动态升级机制,驱动政策精准迭代,持续提升政策实施效能。

在交流环节,各成员单位代表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围绕学科专业对接产业需求、校企协同科研攻关、学生就业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实践案例与阶段性成果,并提出优化产教协同机制、加强政策优化等建议。现场研讨氛围热烈,为产教融合生态构建增添新势能



吴群峰充分肯定协作办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成效,就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强化战略共识各院校应立足不同办学定位协同发力,推动重点学科产教融合转型紧扣国家战略导向;二要优化实施路径制定年度产教融合计划,聚焦标杆性项目实现重点突破;三要构建长效机制通过协作办平台开展常态化交流,建立经验共享机制,重点提炼示范案例加强多渠道矩阵式宣传,持续提升临港产教融合品牌显示度



孙勇表示协作办及各成员单位三个维度持续“下功夫”:一要在机制建设方面下功夫,完善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体系;二要在融合创新方面下功夫,深化校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校际资源整合共享;三要在育人实效方面下功夫,聚焦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需求,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他希望协作单位充分发挥临港政策叠加优势,全面践行依靠临港、融入临港、服务临港发展理念,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本次会议标志着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迈入深化落实的新阶段。未来,协作办将在市教委和临港管委会统筹指导下,凝聚各单位合力,精准对接临港产业需求,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在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形成示范经验,校企同题共答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方面产出示范成果,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示范贡献,努力打造全国产教融合试点示范样板区。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交大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央美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上财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华师大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临港科技学校等成员学校平台代表上咨集团、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会。(供稿:对外联络处 蒋萌